锦州皮影戏,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雕刻工艺、灵动的操纵技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它是光影交织的诗篇,也是民俗文化的生动注脚。
现在,一场探索锦州皮影戏魅力的活动即将在图书馆拉开帷幕!在这里,你不仅能近距离欣赏精美的皮影道具,还能观看专业艺人带来的精彩表演,感受那些在幕布上跳跃的历史故事与传奇人物。更有机会亲手参与皮影制作,在雕刻与上色间,触摸传统文化的纹理;体验皮影操纵,让指尖的技艺传承这份古老的艺术。
该活动限制40 人,先到先得哦!如果你对活动感兴趣,请抓紧时间报名吧!
锦州皮影戏是辽宁地区传统戏剧,属于中国北方影戏支派,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年(1877) ,祖籍锦州的唐山影戏艺人赵洪林与沈永香、李秀组成皮影班,前往锦州城北演出,将唐山影调与当地影调融合,逐渐形成具有辽西风格的锦州皮影戏。
锦州皮影戏以东北方言为主,唱腔属板腔体,用本嗓真声演唱,格律丰富,包括“七字句”“十字锦” 等。伴奏乐器有四弦、锣鼓等。角色分生、小、大、净、丑,表演讲究唱、念、做、打 ,演出分工有拿、贴、打、拉、唱五种,主要操纵演员为“上线”和“下线”。影人造型借鉴剪纸等艺术形式,镂雕精细,色彩艳丽。
它的影卷丰富,多为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像《五峰会》《杨家将》《封神榜》等。在发展中,锦州皮影戏形成“三大”“三多”“三绝”的独特风格:“三大”指大影窗、大影人、大嗓门;“三多”是多面手、多机关、多材料;“三绝”为武打绝、布景绝、雕刻绝 。
活动对象:校区师生
活动时间:5月20日(周二) 14:00-16:00
活动地点:红海学堂(图书馆三层)
活动内容:皮影戏现场演示与互动
报名方式:加入活动QQ群,QQ群号:7769923282,查看群公告,填写报名信息即可。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研习导师简介
赵忠义,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锦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他出身于皮影世家,其太爷赵洪林、爷爷赵常福、父亲赵雨亭都是皮影艺人。赵忠义皮影戏中拿影技巧堪称一绝,人称“活影王”。如在皮影戏《鹊桥会》中,他制作、表演的“黄牛患病、流泪、排便”等皮影技巧,与真牛无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他表演皮影戏武打场面时“一条藤棍做的长枪”,在影人手中上下翻飞,忽长忽短,出神入化,变化无穷,令人拍手叫绝。曾多次在省级皮影调演和皮影雕刻大赛中获得省级金奖。目前,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部队及大中小各级院校,已培训皮影爱好者若干人,带动下岗再就业几十人,为传承古老的皮影艺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关图书推荐
中国皮影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责任者:吴良忠 著
索书号:J528.3 W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