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 / 新闻通知 / 正文

【新闻】老子《道德经》国学讲座成功举办

时间:2019-05-15

坐“堂”问道,垂拱平章

——校区《道德经》国学讲座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让国学在校区传承、传播并发扬光大。校区图书馆联合校区团委在E01-305成功举办为期三期的《道德经》国学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刘斌为师生讲授,现场几十名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从第一期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到第二期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到第三期的“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和其光,同其尘。处下不争,以柔克刚。” 同学们跟着刘斌老师幽默诙谐又不失精准深刻的讲述,逐渐了解了老子所认为的道、德、自然、无为,以及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用兵和对于个人成长的修身养性的指导意义,纠正了原先同学们对于它们的误解。

道,乃万物之根本,不依靠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不仅创生万物,还内附于万物,以蓄养覆育之。德,是道在事物中的存在,形而上,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悠兮贵其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为,与有为相对,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仁,偏爱也。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乃是天地是不偏私的,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是不偏私的,任凭百姓自己发展。所谓垂拱平章,坐朝问道,便是基于这种无为而治,让人民有自主性,允许个人人格愿望的充分发展,同时不重欲、不贪婪、不争、处下、以柔克刚。

同学们侧耳倾听,笔尖摩挲着淡黄的纸张,记录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智慧留音,讲解精彩之处必有片片掌声相伴。每场讲座的短短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间流逝,结束后的寂静是震撼不已,亦是在场同学们思维的启发与碰撞。

三期讲座的最后,刘斌老师将佛教与老子的道结合了起来。思想虽非同源,亦有相通之处。文化的传承本是交融互通,相互借鉴与影响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悟性,是对于思想最为本质的把握。刘斌老师启发性的话语贯穿整个讲座,激励同学们不断去精读国学经典。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提高了校区师生学习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坚定了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中华文脉不断,中国人格不失。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在被大信息冲刷的时代里,希望校区师生仍愿留一方净土,平静思绪,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走进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

据悉,校区图书馆将与校区团委继续推出其他活动,不断加深校区的文化底蕴,为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校区学生会学习部:任浩雯康佳琳

校区图书馆:刘雪婷